集采机构为采购人提供专业化服务,组织采购活动的实施,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平、公开和公正。那么,集采机构如何优化服务?
引导采购人落实主体责任
合理制定采购需求
采购需求管理作为政府采购的“源头环节”,其规范与否关系到后续采购流程的顺利开展。集采机构作为政府采购的执行主体,如何引导采购人科学、合理地制定采购需求,成为优化采购流程、提升采购效率的关键。
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了解到,天津市河西区财政服务中心在助力、引导采购人做好采购需求管理方面,实行三项措施:一是要求采购人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,制定明确的标准。二是要求采购人明确履约内容,如开展绩效考核等。三是定期给采购人开展政府采购政策宣讲,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,让采购人了解政府采购相关政策要求。天津市河西区财政服务中心主任李东毅说,大部分采购人受机构编制、人员配置和知识水平的限制,在落实采购主体责任时面临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。
从采购政策落实、采购预算编制、采购需求确定、采购计划执行、合同签订到采购结果验收等环节,最后落实主体都是采购人,所以采购人的主体责任尤为重要。
浙江省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:“我们引导采购人落实主体责任的做法有三项:一是向采购人宣讲最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和法规,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采购需求管理的相关要求;二是提供采购文件示范文本,确保采购人在编制采购文件时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,同时编印了政府采购制度与操作知识库“百问百答”供采购人学习参考;三是对采购人提交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查,对发现的违反政策法规的内容进行提醒并提出修改建议,必要时报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。”
“三随机”线上评审
拒绝“熟面孔”不打“人情分”
线上评标作为政府采购电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正逐步取代传统的评标模式,为优化营商环境、提升采购效率提供支持。
记者了解到,浙江省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保障评审的公平、公正,创新推出了“评审专家随机、评审工位随机、评审项目随机”的“三随机”评标模式,形成项目随机抽取评审专家、评审专家自主选择评审工位、开标前项目信息保密的格局,精准破解政府采购项目评审“老面孔”“人情分”等难题。此外,该中心还实行了“线上运行、操作留痕、行为追溯”的智慧监督管理新模式。通过全流程线上留痕,保障评审过程公平公正、公开透明,让服务更加规范、精准。
浙江省宁波市政务服务中心也在探索不见面多功能评标建设。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,充分发挥“场所资源”、“专家资源”、“信息化资源”的优势,提升政府采购结果的公平公正,为市场主体提供阳光透明、高效便捷的服务。